版權宣告
(創用CC 3.0 台灣)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詳見(請點閱)】 ... 初心 ... 及「文章引用、轉貼/轉寄相關事宜」

Stefan Seip=mira over Stuttgart_S.jpg

 Mira Over Stuttgart, Germany(Photo Credit: Stefan Seip

 

相知、相契、心有靈犀的愛情,人間最美。
愛,無須言語,
只要握著手、看著對方的眼睛,就能感應。

cyber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都市梅花(攝影:牛仔

                                      




◎ 「東西自有生命,只要喚醒它們的靈魂。」~馬奎斯

  “Things have a life of their own [
]. It's simply a matter of waking up their souls." ~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東西自有生命,只要喚醒它們的靈魂」。馬奎斯《百年孤寂》中,用磁鐵讓金屬物品隨之起舞的吉普賽人如是說。這裡的靈魂,應該是指物的特性。

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無一沒有它們的故事:它們身上有著歲月的軌跡,也紀錄著環境狀態的改變,只要我們懂得「讀」它,它能告訴我們許多事情。



......................


◎ 「一個人一旦密切注意起任何事物,即使只是一片草葉,也會變成一種神祕的、無比的遼闊和壯麗,令人敬畏。 」~ 亨利‧米勒

  “The moment one gives close attention to anything, even a blade of grass, it becomes a mysterious, awesome, indescribably magnificent world in itself.” ~Henry Miller

仔細觀賞、用心體會大自然中的一切,特別讓我有這種感觸,總是讓我對於造物者的力量感到驚嘆與敬畏。



......................


◎ 「世上最美的事物是看不見、摸不到的,必須要用心去感應。」~ 海倫‧凱勒


  “The best and most beautiful things in the world cannot be seen or even touched - they must be felt with the heart.”~Helen Keller

失去某些知覺能力的人,在其他部分的知覺總是特別敏銳;而對於「視、聽、觸、嗅、味」各感官知覺能力良好的人來說,有時反而變成「無感」。有形的物,即便多巨大、多醒目,若我們不注意,常常能視而不見;無形的事或情感,若沒有用心體會,就無法知道它們有多珍貴、多美麗。

唯心而已。






                     都市梅花(攝影:牛仔






ivr

cyber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ap_F23_20090203085043987.jpg 
都市梅花(攝影:牛仔

 

cyber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上次錯過如青大哥在基隆市文化中心展覽的格友們,
這次請好好把握機會喔~
有小朋友的格友們,也可以利用週六的時間,
帶他們到誠品信義旗艦店聽故事、參加問答、拿獎品!




李如青《勇12-戰鴿的故事》繪本原畫展

      展期:3/7 - 3/31
      時間:週一 12:00 — 21:30;週二~日 11:00 — 21:30
      地點:誠品信義旗艦店 5F 兒童館 Gallery
      作者簽名會:3/28週六 15:30 — 16:00
      說故事時間3/14、21、28週六 15:00 — 15:30

      幕後花絮、畫展詳情,請見如青大哥的部落格












voicexml

cyber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1=ap_F23_20090311011102666.jpg

cyber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聯合報有一篇《女人曲線美,不宜太凹凸》,不知大家看了嗎?

聯合報╱世界日報(同一報系)這則新聞直接譯自三月二日USA Today《Study: Ideal woman's body is curvy, but not too curvy》,USA Today的這篇報導有誤,世界日報和聯合報似乎也沒有經過查證和確認(或是記者查證功力不夠?),便將英文新聞翻譯後直接刊出。國內媒體類似的事件時有所聞,甚至好幾次看到中文報將外電斷章取義後加以編寫刊出,與外電原文意思差距甚多,真讓我對負有社會教育責任的新聞媒體感到失望。

原本想把新聞中的期刊文章找來讀一讀,查了一下,竟發現USA Today將學會名、期刊名弄錯,聯合報╱世界日報的翻譯也跟著錯:

USA Today新聞原文—
“…the authors write in the current issue of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lastic Surgery…”

聯合報新聞原文—
「…這項報告刊載於最新一期美國整形外科學會季刊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lastic Surgery)…」

Cyberreading查證結果—
關於學會,應為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lastic Surgeons(美國整形外科醫師學會),而非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lastic Surgery(美國整形外科學會)。幾個字母之差,就是單字之差,意思就不同:美國只有整形外科醫師(Plastic Surgeons)學會,並無報導中誤植的整形外科(Plastic Surgery學會

期刊完整名稱應為《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lastic Surgeons。USA Today的新聞犯了兩個錯誤:
1)
只擷取期刊的副標(冒號後面那一段),將Surgeons 誤植為Surgery
2)
期刊副標以斜體表示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lastic Surgery 代表那是一個正式的專有期刊名

錯字加上斜體字造成的影響是什麼?
⊙ 讓讀者以為有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lastice Surgery這樣一本期刊,可是事實上沒有。
⊙ 一般來說,從副刊名反向尋找主刊名並不困難,但這錯誤,造成讀者浪費許多時間查找。
若是 journal 一字 j 沒有大寫,可解釋為「美國xxxx的期刊」,翻成中文後,至少會少掉一個錯誤。

世界日報和聯合報的這篇報導,因為記者的輕忽,直接就英文的新聞翻譯當作新聞發表,便跟著USA Today連犯兩錯,之外,還加上沒有確認和求證、懈怠、敷衍的錯誤。



「報紙上寫說,世界正朝向無鈔票的社會邁進,我總覺得你我一直走在時代前端。」
按:cashless 無鈔票,可解釋成以信用卡或網路轉帳取代鈔票,或是解釋成沒錢、貧窮。
(Cartoon from
here


記者在專業上的不足,還讓我想到另一個例子。記得不久前,有一篇標題為《Google兩次,排碳量可煮壺茶》的報導,讓我心存疑惑,忍不住找了幾篇英文報導,一探究竟。

這則中文新聞的標題很驚悚,且不太合邏輯——排碳量怎麼煮茶呢?應該是「使用搜尋引擎兩次的排碳量,相當於煮一壺茶的排碳量」!由此可見編譯的記者本身對於新聞的理解不足,邏輯思考或是文字表達上尚有進步空間。

此外,
若同時參看不同家英文報的報導,就可發現學者到底有沒有指明是Google,還是個極大的爭議!貿然下這樣的標題,可能造成對企業的毀謗、誤導大眾。

以上的兩個例子,讓我相當感慨!
記者身為媒體人,對社會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力,卻對自我的專業要求和表現如此輕忽和草率—挑一篇「外電」直接翻譯,又不經過確認和查證,便當作新聞報導,這樣的態度是否不盡責?

既然聲稱「綜合外電」、「編譯」,若只是找幾篇外文報導、不加思索地斷章取義、摘要剪貼?那麼,
新聞的專業訓練和素養,在其中有多少貢獻?

因為時空限制,無法採訪,引用外電,並無不可;只是,若要引用外電,確認和查證的功夫就格外重要,也是對記者能否判斷資訊正確性的專業考驗。

在這資訊發達、隨手可得的年代,閱聽人動動手指、敲敲鍵盤就能蒐集到相關資料,要查證有時也非那麼難,新聞媒體之所以有存在的價值和必要,難道只在於道聽途說、拼湊版面?媒體和記者對自我專業要求是什麼呢?請多加油吧!


【後記】
新聞中提到的研究資料經查如下,提供給有興趣一讀的格友參考:
  Gründl, M., Eisenmann-Klein, M., Prantl, L. (2009). Quantifying Female Bodily Attractiveness by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Body Measurements.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123(3), 1064-1071.


【相關連結】
◎ 聯合報《女人曲線美,不宜太凹凸
◎ USA Today《Study: Ideal woman's body is curvy, but not too curvy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Google兩次,排碳量可煮壺茶






voicexml

cyber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ChineseBarbie3.jpg



今天聯合報有一篇《女人曲線美,不宜太凹凸》,不知大家看了嗎?

cyber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John Denver & Domingo.jpg 



高中的教官曾經說:
「當你傷心難過的時候,當你感覺困頓孤寂的時候,
 想一想生命中美好的回憶,那將會讓你感覺溫暖。」

cyber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高中的教官曾經說:
「當你傷心難過的時候,當你感覺困頓孤寂的時候,
 想一想生命中美好的回憶,那將會讓你感覺溫暖。」

美好的回憶不一定跟愛情有關,但不諱言,
愛情的甜美,有時候使人感嘆遺憾,有時卻使人信心滿滿;
愛情的苦澀,在經歷時痛苦,在回憶時,卻有著發酵後的醇香。
而來自家人、朋友的愛與關懷,更是支持著我們不斷向前的力量!

對我來說,很難用三言兩語道盡愛是什麼...
...


.

.
(畫面很美,雖然是我看不懂的葡萄牙語字幕…)

《Perhaps Love》

by John Denver & Placido Domingo

Perhaps love is like a resting-place
A shelter from the storm
It exists to give you comfort
It is there to keep you warm
And in those times of trouble
When you are most alone
The memory of love will bring you home

Perhaps love is like a window
Perhaps an open door
It invites you to come closer
It wants to show you more
And even if you lose yourself
And don't know what to do
The memory of love will see you through

Oh, love to some is like a cloud
To some as strong as steel
For some a way of living
For some a way to feel
And some say love is holding on
And some say letting go
And some say love is everything
And some say they don't know

Perhaps love is like the ocean
Full of conflict, full of pain
Like a fire when it's cold outside
Or thunder when it rains
If I should live forever
And all my dreams come true
My memories of love will be of you



《也許愛是》


演唱:約翰丹佛、多明哥


也許愛如一個休憩地
一個風雨的屏障
它的存在是為了給你慰藉
它總是給你溫暖
當你經歷困頓
當你感覺孤寂
愛的回憶將領你回家

也許愛如同一扇窗
如同一道敞開的門
它要你更親近些
它想給你更多更多
即使你迷失了自己
或者當你不知所措
愛的回憶將陪你一起度過

對有些人來說,愛像浮雲
有些人覺得愛堅若鋼鐵
有些人認為愛是一種生活方式
有些人覺得愛是一種感受
有人說,愛是一種堅持
有人說,愛就是放手
有人說,愛是一切
也有人說,他們不懂愛是什麼

也許愛像海洋
暗潮洶湧、充滿痛苦
愛像寒天裡溫暖的一把火
或者像陰雨中的一陣雷
如果我生命不死
如果我所有的美夢都成真
我對於愛的回憶都將是你







ivr


cyber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對Mackenzie Thorpe的「童真與愛系列(我自取的)」有著無法言說的喜歡,有雙大腳、身披粗呢大衣的小朋友給我一種很特別的感覺:純真質樸,善感孤獨,對愛有著深切的渴求和盼望。有趣的是,這童真系列也瀰漫著疏離和沈重的氛圍,我想,我好像讀到了Mackenzie Thorpe想傳達的訊息……

【人生觀】
進一步瞭解Mackenzie Thorpe,我才發現原來我會喜歡他的作品不是沒來由的,我們對於人生,有著類似的看法:「人生並不容易,有低潮、有艱難,甚至有時會因無止盡的陰霾令人挫折,但即便夢想再小、希望再渺茫,也值得我們去孵夢、去努力追求;愛與正直(誠實)終究能戰勝逆境」。(Mackenzie's perspective on life is clear.  He doesn’t hide the fact that often life is a struggle, a dark tunnel which can seem endless. However, he passionately believes that our frail dreams are worth nurturing and that love and honesty will triumph over adversity.)




他又說:「我最想作的,是想讓大家更瞭解孩童們的世界,藉此童真將我們團結起來,使整個社會受到鼓舞、得以永續長存。我們必須保護和呵護我們的孩子,並且也要用同樣的方式對待我們每個人心裡面的小孩。我們有責任愛護他們、讓他們將愛回饋給社會,同時,一直保有赤子之心和對世界萬物的好奇。(My ambition is to unite the world through the eyes of these children and let today’s cultures understand that in order to sustain our societies, we must protect and nurture our children, and also protect and nurture the child within us all.  It is our responsibility to love these children, to let them bring love back to the world, and to keep our eyes open to the wonderment of childhood.)」。




讀著這段文字,不禁想起幾年前,我有感而發寫下的一句話:「要能疼惜自己的內在小孩,才能放心自在地去愛人。(One can't love freely and trustingly without getting in touch with and nurturing his/her own inner child.)




【藝術觀】
Mackenzie Thorpe在英國米德爾斯堡(Middlesbrough)度過他的童年,在很小的時候,就展現出他對繪畫的熱情和執著,他常拿斷了半截的鉛筆在煙盒作畫,媽媽化妝包裡的眼影和口紅,也常被他偷拿去當作「畫筆」。Mackenzie Thorpe童年時期深受閱讀障礙(dyslexia)所苦,課業上遇到許多挫折,但他總在繪畫方面找到自信。成績不理想,讓他求學過程不順利,不過,他對繪畫的熱情和在這方面的天賦,終究讓他後來得以順利進入藝術學院,拿到文憑。



Mackenzie Thorpe認為:「藝術並非作品本身,作品帶給我們經驗、激發我們想法和情緒,或使我們產生新的觀點;藝術,是我們對作品的體驗。」他要我們「想像一下,將充滿愛與希望的作品安置在飽受戰亂折磨的城市,使人們被這些符號表徵所包圍,他們的內心將受到一些震撼和衝擊。我想用這樣的方式提醒人們,即使在最黑暗無助的時刻,愛仍存在。」(Imagine if theses works were placed in the center of a war-torn city surrounding people with a symbol of love and hope. The mindset would be totally interrupted. For people to be reminded that in our darkest moments love can exist, this I would like to see.




Mackenzie Thorpe不僅是愛與希望的信徒,他更將他的信仰化為一件件的作品,藉著藝術傳遞到我們的心中。





【相關連結】
Mackenzie Thorpe官網
Mackenzie Thorpe’s Art
Mackenzie Thorpe畫作的符號圖解






ivr

cyber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