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 Source: JupiterImages,Photographer: Hemera Technologies
前幾天與朋友聊天,友人感嘆世界上的經典戲曲、歌劇、音樂作品,幾乎是西方人的天下,幾乎不見華人的作品。這番話,讓我想起何占豪和陳鋼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這首曲子,算是華人作品中,較為西方樂壇所知的。把這篇文章歸類在「情歌DoReMi」,應該很恰當,因為樂曲所陳述的故事,便是梁山泊與祝英台淒美動人的愛情。
喜歡這首樂曲,因為閉上眼睛,用耳朵、用心,就可以聽到樂器說出的故事、「看」到樂音所描述的風景。
【故事】
浙江祝家莊的祝員外有個聰穎美麗、又好讀書的女兒,女扮男裝赴杭州求學。途中,邂逅了書生梁山伯,相談甚歡,於草橋亭義結金蘭。而後,兩人同窗共讀三年,形影不離,感情深厚,但山伯始終不知英台實為女兒身。三年之後,英台返鄉,二人依依不捨,十八相送,在途中祝英台不斷暗示梁山伯,表達對他的愛意,可是木訥遲鈍的山伯並沒有會意。
一、兩年後,梁山伯才知道原來英台是個女子,立刻奔向祝家提親,可惜那時祝英台已被許配給馬文才;英台抗拒這門婚事,並與山伯樓台相會,表明心跡。奈何抗婚不成,其後,梁山伯抑鬱而死。英台出嫁之時,繞道梁山伯墳前,她下轎祭拜,痛哭不已,此時雷雨交加,墳墓突然爆裂,英台縱身躍入墳中,墳墓又閉合,剎時,風雨驟停,彩虹出現,為梁祝化身的兩隻蝴蝶在空中翩翩飛舞……。
【音樂】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何占豪、陳鋼於1958年完成的作品,當時兩人還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他們以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旋律為基礎,創作出這首日後風靡華人界的管弦樂曲。1959年,於上海南京大戲院首演,並由兩人的同學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的部分。
整曲大別為「相愛」、「抗婚」、「化蝶」三個主題,樂曲結構包括:
(一)呈示部(引子與主題、草橋結拜、自由華彩、同窗共讀、十八里長亭相送)
(二)展開部(抗婚、樓台會、哭靈、控訴、投墳)
(三)再現部(化蝶)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後來被改編成許多版本,有的仍維持協奏曲形式,但改由不同樂器獨奏,有的則改編為獨奏曲、主題變奏曲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