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source: JupiterImages


(承接【佳文共賞】人際關係的開心法則 (許添盛)—


作者:許添盛
來源:網路流傳

人際關係的第五法則是:不管你生命中遭遇多少欺騙,試著確定人性本質是善良的。人在試圖善的意圖時,確實可能傷害別人,可是沒有人天性喜歡傷害人。所有的惡,都來自誤入岐途的善,是想表達善的扭曲,這是一種生命的信仰。我們要先確立這點宇宙人生觀。人在學習和創造,有時會做出無知和破壞之事,若我們只是以人的行為來判定其價值和本質,那麼人將永無翻身機會。這時一種真正新時代的包容和接納。賽斯提到所謂的愛,是看到那個人理想的樣子,意思是愛讓人不僅看到一個人現狀和作為,你看到的是他內在美好的版本。


人是天生就是不斷透過學習而成長的。我們要先確定周遭的人本質是善的,不要因為他的作法難以原諒,就失去對人性的信心。真正的信心是永遠不會喪失的。如果我們的信心,希望和愛,還是在一種會去的狀態,那就不是真正的信望愛了。真正的信任,是信任到那個本質裡面,與作為是無關的。我們常是因為這樣的信任,而喚起心中最深的希望。我永不放棄去信任人性本善的這個原則。雖然現象與真理可能互相抵觸,但若缺少真理,想象豈值得依戀?我想活在一個不管表面發生什麼,但生命底層的信任,和永不放棄的愛和希望是永遠存在的世界。這也是我想提倡的價值,更想把這個價值放在人際觀係中。


人際觀係的第六個法則:自問在這份人際關係中,自己能付出與分享什麼?許多人希望擁有美好的人際關係,但其實他是個乞丐。因為他只是在乞討人家的愛、關心與付出。有時在婚姻和情感關係中也是如此。於是,人際關係變成一種交易,很多人淪為乞丐,只期待別人給他東西,卻不反省自己能付出什麼。這裡有句非常重要的新時代格言與大家分享:「依照宇宙的定律,凡是你付出的東西,最後都會回到你身上。」由這句話可以衍生出第七個人際關係法則:攻擊別人的,基本上只是在攻擊自己。打別人右臉的,是在打自己的左臉。如果你採取以惡制惡的方法,那麼你給出去什麼,最後還是會回到你身上。在人際關係中,人常看不清楚這點。這是價值關全然混淆的社會,有很多人完全在推卸責任,認為別人可以這樣做,自己又有何不可。但人終究必須面對自己。


人一定要學會為自己負責,否則非但人際關係一團亂,而且永遠在迷失中卻不自知。所以,我們再回到人際關係的本質,你該怎麼做,你要如何對待人家,這代表你是誰。所有你給出去也會再回到你身上。這是宇宙的定律。人際關係的衝突,常肇因於人們不明白這道理。你是為了你自己,以及你是誰而採取行動和對待別人的方法。我們要回歸自己。賽斯說過一句話:「在人際關係中,如果你只是等著別人給你東西,那麼會一無所獲,但若是你付出愛和祝福,那得到的就是愛和祝福。於是大家拋出的東西就越來越好。讓我們都付出好的東西,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


人際關係第八法則:我給對方的,是對方所需要,還是我給了我想給對方的。(我認為對方想該要的)。這東西常造成人際關係和愛恨的糾結。尤其在親子或朋友關係中,我們常弄得自己熱臉貼冷屁股;心情非常沮喪。所以,欲避免人際關係衝突而追求和諧,其實是知易難行。要做到這句話之前,常想先問對方:「你覺得你需的是什麼。若有人要幫忙,你想得到的幫助是什麼?」例如,我是家庭醫學和精神科的專科醫生。在問診時我常問個案「你覺得有人真的了解你嗎?周遭的人關心你的方式都是你所需要,還是你其實承受了許多壓力?」這兩句往往會觸動病人內心而泫然欲泣。所以,在人際溝通上,不要用猜疑的方式,而想直接問對方:「你希望我用什麼方式對待你?」這句話是打動人心的萬靈丹。這可能是長久以來第一次有人問他,他希望如何被對待,以及真正的需要是什麼。過去我們可能常用自以為最好和理所當然的方式對待別人。而現在不論自己的人際關係如何,讓我們試著問對方,「你希望我怎麼樣對待你,你可以告訴我內心的感受?因為我想進一步了解你。」


每個人都希望彼此被了解和接納,被人家用自己所喜歡的方式對待。所以,不要吝惜向他人釋放「我想進一步了解你」的訊息。尤其是經營親子關係時,要抱持著「孩子,你希望爸媽以什麼方式對待你?」「孩子,爸媽想更了解你」的態度,用不帶批判的方式來經營親子和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最大的殺手就是批判。人際之間保持距離是出於防衛,因為我們不知人家如何看待或是否會傷害我們。所以,宇宙的另一項法則是:如果你不想成為別人批判的對象,不願被他人價值觀的框架限制住,那就要試著以較彈性和接納的態度,來面對周遭的人。因為,凡是你投射出去的`批判,最後必然彈回你身上。因此,不肯讓別人好過的人,自己的日子必然難過。在我的門診中,有許多是夫妻離異或外遇的案例,有些人們在傷害對方時,內心會生起報復的快感,但只要你拋出去是負面的情緒,那麼人類整體生命的價值必然下降,最後你一定會感受到牽連。所以在人際關係中,你給出去的,一定回到你身上,凡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


我身為心理治療師,每天都在聽別人訴說內心秘密,有些可能從未向他人提起過。每當我坐在諮商室,常感到這份工作很神聖,而自己猶如大地之母。坐在我面前這孩子,可以把內心秘密全盤托出,我的身份彷彿是他們的靈魂的守護神。他們可能犯下各種錯,而我雖告訴他們這樣做不對,內心卻沒有任何批判。因為在心理治療中的你,不論呈現出何種面貌,都不會受到批判。這並非是非不分或麻木不仁,而是人需要這樣子被對待。做錯事的人需要的不是被批判或指責,而是想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該如何面對自己,或面對自己所做的事和傷害的人。


或許有一天,當我也碰到難以面對自己的時刻,我也會希望得到他人包容和了解,和以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因此,在諮商室中我是以個案為中心,以他生命的最大利益和成長為考量,這其中不帶任何批判色彩。我們應該把此觀念運用到人際關係中。所以,人際關係的第九個守則:我們要常透過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情。若某件事牽涉五個人,那我們要做心靈練習,分別想像這五個角色會如何看待此事。你不能永遠只堅持自己觀點,而應該包容他人,如此,你才是生命開闊的人。


我常覺得人際關係是要把別人含納到你的立場裡面,在其中尋得一個妥協點。人際關係是為了讓你擴展你的觀點,直到你的存在和觀點,能夠包含對方的存在和觀點,然後你才能從人際關係中解套。人是奇怪的動物,當人發現別人在為自己著想時,就會也開始替對方著想。所以,接下來我們談人際關係的第九守則:試著放掉自己的立場和對自己觀點的執著。唯有跳到對方的立場,然後再跳回來看整件事,你做的決定和採取的行動,才會也考慮別人。這樣的人際關係慢慢擴大之後,整個人類的大愛才會出現。


現今人類處在一個你爭我奪的高度競爭社會,個人主義高漲,整個社會陷在惡性和負面循環中。每個人都抱著「既然別人不為我著想,我就拼命為自己著想」的偏狹心態,那種原道善良的風氣幾已不存。我也很期待新時代的思想和精神能改變這個社會。這一切要先從體驗於人際關係開始。如果彼此的互動關係是,對方感受到自己的立場被人了解,那麼他也會甘心樂意做任何事。我們以醫療糾紛為例,其實它也是一種人際關係。若醫生非常有自我保護,即使病人死亡非其過錯,家屬往往仍會怒告他。因為醫生沒從家屬立場體驗其心情。反之,有時雖醫療上雖有疏失,但由於你關心人家感受,反而贏得家屬諒解。沒有人會蓄意報復,負面行為往往只為爭一口氣而已。人際衝突常肇因於我們落入對錯二分法的思維方式。有時為了堅持自己是對的,我們根本拒絕從對方角度來看事情。我常覺得在衝突中唯一避免去問的,就是對與錯。


衝突是為了導向一種了解和交流,是觀點的擴大。而不是陷入誰對誰錯的爭執中,否則這樣雙方各據一詞,永遠沒完沒了。所以面對人際衝突,唯一解決之道;當雙方觀點都被彼此了解,心中的憤怒和不滿自然煙消雲散。


人際關係地第十個法則:給予別人肯定,去喜歡別人。我們常被自己的角色所欺騙,以為母親包容小孩,父親養家或上司體諒員工都是理所當然的,但其實我們可以隨時同理他人的處境和感受。他們可能是你的父母,朋友,老闆,或你所敬重的人。別以為自己輩份或職位較低就妄自菲薄,認定自己人微言輕,影響力有限。其實你可以同理任何人,別被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給騙了。何謂同理?同理就是以小搏大。當一個人被同理了,他也會反過來同理你。而當你開始同理別人時,你們之間的關係也會改變。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能同理自己,所以,我們將心比心,就應該先去同理別人。我們對他人的關心是沒有方向,不分位階的,它可以朝任何方向發展。


(未完,續見【佳文共賞】人際關係的開心法則 (許添盛)—









voicex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yberrea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